最新新闻

相关文档

您当前位置:闸机网 >> 行业新闻 >> 浏览文章      |关键词: ARM MIPS

前ARM中国经理:为何离开ARM加入MIPS(3)

2011-7-22 21:24:42 互联网 佚名 【字体:
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实话说我想我需要更慎重地考虑MIPS的橄榄枝了,因为那意味为着相当种程度上对其他所有CPU架构在这个市场上的封杀呀。

    现在回头来看,这种情况是很不健康的,事实也已经摆在那里证明了么,Symbian也好,WM也罢,都快要俱往矣了。当前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就是开源,而且这是一个打开了就再也关不上的门。比如领一时风气之先的Andriod,将会是MIPS的救命稻草(不好意思哈,如前述声明,比较直白)。这样一个真正开放的平台,使得MIPS只要能够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就能跻身消费电子的运动场——对于一个在追赶过程当中的技术型公司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了。机会已经出现,如果不能把握,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现在这个当口,看到机会,足够了;大家登场吧。

    当然,困难和迷惑也是有的,执行和实施细节倒是其次,关键是一些宏观层面的方向性东西。跟一些朋友聊,大家都发现,一部现代处理器的发展史,是一部处理器架构逐渐消失的历史,历史潮流到底会选择几个架构最终生存呢?x86和ARM比较公认应该已经拿到了2012的船票,MIPS呢?我是这样想的,如果只看“架构”这个名词,一共2-3张票已经够了,但问题是x86只能算是一个私有架构,那么以“开放架构”这个角度而论,也应该有2-3张票,如果上帝同意我这个观点,那么在x86和ARM之外,还应该有1-2张的门票,而MIPS无疑会是一号种子选手,对吧?再开个玩笑,2012船票是由中国大兵检票才能登船的,而未来处理器架构的门票,也需要由我们中国市场的认同才能生效。

    说正经的,把这种境况归结到我自己个人头上,看起来MIPS已经是一个可以“谋事”的平台了。

    呵呵,补充一点,上述讨论仅限于32-bitandabovearchitecture)

    (3)我在MIPS的机会

    这一点我不想说太多,我去了名义上的台头会是marketing;光杆司令,嘿嘿。不过有点熟悉的感觉,8年前我进ARM的时候,办公室里面也只有1.5个人(谭老板加1名part-time的学生做翻译)。之前我做了2年半的工程师,中间跳过一次槽,阅历尚浅。在ARM的8年里,主要是一个学习和执行老板思想的过程;接下去,我想,需要多一些deepthinking的东西了。

    (4)MIPS对中国的承诺

    这是影响我决定极其关键的一点。以MIPS不到200人这样规模的公司,如果没有管理层战略层面上的支持,在远离总部的中国市场上将寸步难行。我想大家可能也看到了,到目前为止,MIPS在中国的资源投入上是不如ARM的。虽然MIPS早几年里就已经在上海放了个20来人的工程团队做研发工作,可是在外面大家都没有直接感觉到这个资源对中国客户的支持和配合。随着管理层新老交替的顺利完成,以及众多新鲜血液的加入,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和承诺。有了这个,我想我们本地的员工就有发挥的平台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字典里没有“忽悠”一词,当我不能说服自己某件事情的时候,我将没有丝毫信心在客户面前进行陈述。在客户面前的信心表现,会极大地影响客户对你的信任程度。

相关栏目:

网友评论: